7月4日上午,以“创建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技术研究联盟研讨”为主题的沙龙活动顺利在国家会展中心502会议室举行。这场活动由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元器件可靠性中心杨奋为高工倡议举办兼主持,来自中航光电、博威合金、兴业盛泰,金田铜业,兴敖达铜业、金江铜业、中色奥博特、昆山联扬、、泽博精密金属和深圳连接器行业协会等27名连接器产业链企业领导和专家,共同参与现场互动交流、探讨创建接触件铜材技术研究联盟解决方案。
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元器件可靠性中心杨奋为高工
杨奋为高工首先作题为“创建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技术研究联盟研讨”主题演讲。
他说:“受疫情影响,诸多线下的活动被搬到了线上。我受学校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育’启示,在我倡议和慕尼黑上海会展公司及接触件铜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下,今年2月27日和5月9日先后二次成功举行“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在线研讨会。今天又借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展会平台倡议举办沙龙活动,让许多线上相识演讲嘉宾线下相聚!与众多接触件铜材产业链企业领导和专家互动研讨创建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联盟。”
他的主题演讲内容主要有以下5个部分:
1 创建联盟目的——实现关键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
接触件(又称端子)是连接器导电的核心零件,插针、插孔接触件插合接触界面与电线电缆端接界面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进而影响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
铜材是制作接触件的基础材料,其品质将直接影响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据工信部2018年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关键材料依赖进口,其中涉及电连接器材料。我国当前国产铜材品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往往“形似质差”,在高端领域应用的电连接器接触件铜材长期依赖进口。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人们在充分理解基础材料对保证电连接器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选用国产接触件铜材替代进口的紧迫性。从战略发展分析考虑,解决国产接触件铜材选择和来源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连接器发展的瓶颈。
而造成国产接触件铜材与进口存在差距根源是应用基础研究落后,这是一项耗资大、见效慢的可靠性系统工程,但又势在必行的研究。
为改变目前材料生产与材料应用脱节、材料研究和标准制定流于表面化、材料很难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差异化工艺技术要求等现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原则,瞄准高端应用领域连接器生产紧缺的接触件铜材,改革现行机制,将产业链上的材料研究、生产与应用等单位组成“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联盟”。
2 创建联盟步骤的初步设想——分两步走
第一步创建行业层面“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联盟”。由接触件铜材骨干企业领头,深入了解下游连接器企业的需求、成果以及存在问题;在中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协会、连接器行业协会等元器件组织的支持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举行组织举办首届“中国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专题论坛”,在论坛上酝酿、商议和制定“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联盟”组织管理章程,同时可以选择符合条件的连接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细化分工、争创国内领先水平的连接器行业品牌标准为合作共赢奋斗目标先行先试。
在第一步积累经验获得成效后可进入第二步:创建国家层面“接触件铜材应用基础研究联盟”。以国家紧缺的连接器接触件铜材需求为导向,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下,由国家主管部委工信部组织领导连接器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骨干企事业联合开展国家层面接触件铜材可靠性系统工程建设,具体可分为六个阶段进行(如图所示)。
六个阶段进行接触件铜材可靠性系统工程建设
3 创建联盟难点分析——从政策、资金、人才、企业本身出发